当非遗文化走进校园
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积累的文化结晶,是民族的瑰宝。青少年接触、学习非遗文化,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,还能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。想从物质文化层面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非遗文化,嘉尧设计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1.打造非遗主题景观
在校园入口、广场等显著位置,设置非遗主题雕塑。例如,以本地传统戏曲人物形象为蓝本,用青铜或石材雕刻出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造型,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建造非遗文化长廊,通过壁画、浮雕等形式,展示剪纸、刺绣、皮影戏等各类非遗项目的发展历程、制作工艺和经典作品。在长廊两侧设置展柜,陈列师生创作的非遗作品或本地非遗传承人捐赠的实物。
2.设立非遗专用场馆
建立非遗博物馆,收藏和展示各类非遗相关的文物、资料、手工艺品等。例如,收藏传统的纺织工具、古老的戏曲服饰、精美的木雕摆件等。定期举办专题展览,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讲解。
打造非遗技艺工坊,配备齐全的工具和材料,供师生进行实践操作。如在陶艺工坊中,放置拉坯机、陶泥、烧制窑炉等设备;在刺绣工坊准备各类绣线、绣绷、布料等。
3.装饰校园空间
利用非遗元素对教学楼、图书馆、食堂等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装饰。在走廊悬挂剪纸作品、传统书画;在教室张贴本地非遗项目的介绍海报;在食堂的墙壁上绘制具有民俗特色的壁画。
在校园的公共区域,如休息亭、宣传栏等地方,融入非遗元素。例如,将休息亭设计成传统的榫卯结构,宣传栏采用剪纸风格的边框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