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雕塑,让空间环境“动起来”

日期: 2023-08-17 11:37:19

校园雕塑,让空间环境“动起来”

 

 

随着教育的革新与发展,校园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,更是陶冶师生性情,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。因此,现在学校越来越注重校园环境的打造,构建适宜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娱乐、交流、休闲的场所,从而达到寓教于乐、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。

而校园雕塑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,除了必须具备美的造型、色彩,还需要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内涵,积淀学校精神文化底蕴,承载积极的教育寓意。雕塑设计不仅要注重各种文化元素表现、知识解读,同时也要从学生角度出发,让雕塑形态本身散发出更多的趣味性,激发学生兴趣,探索自然、科学、历史。

 


01

雕塑的种类区分

校园雕塑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,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根据设计主题、空间环境等不同的因素,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。按制作材料划分为木雕、石雕、根雕、树脂雕、金属雕等;按艺术形式可划分为浮雕、圆雕、透雕等;按题材功能可划分为:纪念性雕塑、装饰性雕塑、寓意性雕塑等。

纪念性雕塑

纪念性雕塑的题材一般来源于历史先驱、学科创始人、学科名人及与学校发展或历史相关的人物雕像。如北京大学蔡元培雕像、中央音乐学院聂耳雕像。

640.jpg

(北京大学蔡元培雕像)

640 (1).jpg

(中央音乐学院聂耳雕像)

 

装饰性雕塑

装饰性雕塑的题材一般较为主观,多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。装饰性雕塑一般较为具象,让观者在看到雕塑时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。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“莲说”雕塑、上海交通大学“饮水思源”碑。

640 (2).jpg

(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“莲说”雕塑)

640 (3).jpg

(上海交通大学“饮水思源”碑)

 

寓意性雕塑

寓意性雕塑是一种表达特定含义的雕塑,往往包含着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独特性,制造有寓意氛围的室外空间,这类雕塑往往会成为学校的标志性雕塑。如复旦大学“驴背诗思”雕塑、北京化工大学的“母校之光”雕塑。

640 (4).jpg

(复旦大学“驴背诗思”雕塑)

640 (5).jpg

(北京化工大学“母校之光”雕塑)

 


02

雕塑的两大功能

隐形教育功能

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,它具有文字属性,同样体现“文以载道”的精神。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,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,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、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,产生共鸣,同时对道德理想、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,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、勇于创新。

640 (6).jpg
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
 

显性教育功能 

显性功能主要以“审美娱乐”功能为主,师生们通过感官感受校园景观雕塑所呈现的造型美、色彩美等,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,从而提高审美品位。校园景观雕塑不仅能对师生进行艺术熏陶,提供人文互动场所,同时还能为学校营造氛围,使得校园环境集育人、文化、艺术于一体。

640 (7).jpg
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
 


03

雕塑的表现原则

主题性原则

主题性原则是校园雕塑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基本原则,是文化氛围营造的决定性因素。

640.png

(嘉尧案例)

 

系统性原则

系统性原则是让校园雕塑在整个校园景观规划中看起来和谐统一、相得益彰。

640 (1)_看图王.jpg

(嘉尧案例) 

生态性原则

生态性原则就是在学校现有的生态之中去寻找灵感,用自然和谐的理念去构建雕塑的存在环境,不让钢架等破坏学校的生态平衡。

640 (2).png

(嘉尧案例)

 

教育性原则

教育性原则就是在体现学校文化特性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审美功能和审美教育作用,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,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,这也是校园雕塑的重要使命。

640 (3).png

(嘉尧案例)

 

美学性原则

美学性原则体现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以其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兴趣,使其更好地了解雕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,从中发现美、欣赏美。

640 (8).jpg

(嘉尧案例)



640 (4).png

(嘉尧案例)


 

探寻雕塑之美

传承文化内涵

承载教育寓意

感受校园乐趣